2008年2月29日

正面的力量 from D小調

轉載自柏蒼的blog "D小調"

近來美國總統黨內初選戰況激烈,特別是民主黨的選情更是全球矚目的焦點。年後我在紐約待了兩個禮拜,在這個多數人支持民主黨的大城市裡,很自然也被選戰的氣氛感染。回到住處的第一件事通常就是打開CNN觀看投票情況或是政治評論,和親戚朋友聊天的話題也多少會和這次希拉蕊和歐巴馬的激烈競爭有關。也因此,我也更直接地見識了歐巴馬在最近連續拿下十一州初選勝利的驚人魅力,和這個極可能成為美國第一位非裔黑人總統的年輕參議員,所帶給人民的「感動力量」。然而,不只是歐巴馬,這次美國總統初選,就我所見,不論是候選人或政黨,皆採取一種正面積極的態度,以及充滿希望和願景的訴求來尋求選民的認同。新聞評論員在媒體上大方對自己的立場表態,但甚少聽見利用負面攻擊的方式來為自己支持的候選人拉抬聲勢,取而代之的是專業公正下的肯定與認同。這些現象,讓習慣了台灣政治亂象的我來說,無一不是嘖嘖稱奇。美國和台灣,兩個一樣經歷了八年讓人民怨聲載道的政府執政之後,一個已經對於迎接新的未來做好了準備,一個卻還在仇恨與茫然中找不到方向。


在我出國前後,國民兩黨的負面競選策略幾乎沒有任何改變,「綠卡」和「抓耙子」等扒糞老菜也依然是媒體討論的焦點。當然,這長久以來的積習要在短時間內改變是癡人說夢,更何況,對於政治的負面情緒早已深植在台灣社會的每一個環節。政論節目的言論不外乎是砲聲隆隆的批判,更劣質的則是盡扭曲挑撥、分化抹黑之能事;知識份子在兩個右派政黨之間無從選擇,或是羞於表態;年輕人對於政治厭惡,多數人冷漠以對;極端者以情感凌駕理性的攻訐謾罵,和另人匪夷所思的思考邏輯就更不用說了。多年來,台灣政治人物的形象早已因為相互的負面指控而變得面目可憎。不論是228的歷史傷痕或是民進黨八年的執政失敗,難道我們的國家永遠都必須靠著仇恨、憤怒或是失望來迫使人民做出選擇嗎?為什麼我們不能因為希望、夢想、願景和感動來選出一位帶領台灣迎向未來的領袖?如果沒有這些正面力量的驅使,我們又怎麼能期盼國家能有光明和幸福的前景?

我支持馬英九,因為我認為台灣需要改變。過去許多知識份子聲援民進黨的左派思想,然而當民進黨已經成為右派政黨的現在,「支持國民黨」=「不酷」的印象依然或多或少深植在許多人心中。除了國民黨本身不能解決過去所遺留的包袱外,這或許也和支持者缺乏民族意識有關。事實上大多數台灣人都沒有清楚的民族意識,而處於光譜兩端的群眾:深藍的建立在大中國的思想,所以那頂多只能稱為「中國」的民族意識;深綠者有著台灣民族意識(這也成了他們在民進黨陷入危機時,願意挺身而出的熱情與動力),但構成上有部分是建立在恐懼或仇恨的傷痕之上,有著不完美的先天缺陷。沒有正面的民族意識自然對國家就缺乏信心,缺乏信心就容易造成負面情緒。我想這可以部分解釋為何台灣選舉充斥著負面文宣、政論節目滿是批判爆料的題材,以及民眾對於政治失望多於期望等種種現象。但我選擇相信。我相信自己和身邊才華洋溢的朋友;我相信台灣必然能成為亞洲科技、創意與金融的中心;我相信獨立之路也許漫長,但絕對是可預期的未來式。而我也相信馬英九能成為改變現狀、創造未來的領袖。

上禮拜我在Loew’s Theatre看了U23D,演唱會上,Bono有一句話讓我十分感動。他對台下數萬計的觀眾說:「悲傷的歷史,不能阻止我們迎向美好的未來」,我想這句話不只適用於Bono訴諸的阿根廷人民,也適用於現在的台灣。未來不該陪葬在歷史的塵埃裡,我們不需要政治人物告訴我們過去的仇恨與悲情,我們要聽見你們對人民殷切的盼望做出應許。停止仇恨、停止攻擊,相信國家、相信自己。正面的力量勝過一切,這是我在這趟旅行中學到最美好的事。



這篇文章提到對我們國家本身很重要的部分,拒絕負面的情緒與思考。我們的人民每天24小時被媒體與政論節目煽動鼓舞,原先樂天善良的本性被深深地埋在仇恨泥沼裡。我們要找尋的是希望與理想,但在仇恨的氛圍中我們好像都忘記去檢視兩位候選人的政策究竟熟優熟劣,我們可以很清楚地點出敵對一方的政策疏失,卻又能夠輕易地選擇性遺忘本身支持一方的錯誤政策,或將曖昧不明的政策方向美化為具有宏觀視野的舉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