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24日

Gigs In My Head

2007

關於近五年來的演唱會場景,我想我個人的重要開端應該要算是,2007年的正義無敵演唱會,當時主辦單位請來了個讓我們想都不敢想的搖滾A咖樂團,Muse。前一晚順路從新竹北上的我,抓準了班機時刻,便到了桃園機場接機。當時想都沒想過,身為一個硬派搖滾樂迷,竟然做了接機這類流俗的行為。然 而當天的體驗讓我永生難忘,也讓我覺得接機不再是件羞恥的行為。

而隔天的演唱會,我想當天在現場的朋友應該都會覺得那是個震撼、驚訝得說不出話,整個靈魂都浸在當下氛圍的演出。我記得當時調音調了約一小時,在此 之前,幾乎沒有遇過這麼長預備時間的演出,老實說等得有點不耐了,但Muse出場後,Knight of Cydonia音樂一下,便知道那一切等待都是值得的,我從未在台灣看過如此接近國際水準的演唱會,手舞足蹈了一整晚,甩頭晃腦的,頸部肌肉整整酸疼了一 星期才恢復正常。





緊接著Muse之後的是2007年野台開唱的Dean & Britta,但由於當時我對Galaxie 500並沒有非常喜愛,因此這場演唱會的記憶是非常淺薄的,只記得他們唱起Ceremony時,心底稍微抽蓄了一下。

2008

2008的演唱會我是以Broken Social Scene為開場,當時認識他們約只有一年的時間,喜歡幾首歌曲,但認識不深,只曉得他們的名氣在歐美各地逐漸竄紅。當時的票價我記得是2800元,對於 一個學生而言,這真的是比非常可觀的數目,思考良久後才狠心下手買票。但演唱會內容絕對值回票價,The Wall塞滿了爆滿的600人,六名Fire Eyed Boys熱力四射地演出,讓我經歷了Muse之後最精彩的演唱會,BSS完美詮釋了搖滾樂生猛直接的生命力,台上台下的心連成一結,那當下的感動讓我往後 成為BSS的死忠粉司。


認識日本後搖樂團Te’ 是在2007年的大港開唱,當時他們上台表演時,我恰好累得坐在遠方草皮歇息,突然幾聲吉他聲響鑽進了耳際,我像是受到什麼天啟召喚般地站起身來,這才發 現舞台上那原本名不見經傳樂隊的表演,有多麼地撼動人心,Bass手與鼓手兩人幾乎是用生命在彈奏敲擊,那種感受是很直接的,他們赤裸裸地給予,而你想也不想地便自然地接收了。

08年他們來台時,台中場的演出時間恰好是我研究所口試的日子,前一天熬夜只趴睡兩小時,口試完後便和朋友從新竹趕車南下。當天還 有橙草與甜梅號當暖場團,但睡眠不足的我便在場地內的木質地版安然地睡了兩個set,直到Te’ 登場才生龍活虎跳起來。


緊接著Te’之後,是占滿高中大學時代記憶的英搖團Travis的演出,但也是這場表演讓我對布洛克兄弟徹底失望,當天演出的音響效果是我聽過最差 勁的,簡直就是廉價校園演唱會的水準,原先Travis溫暖療癒的聲音,在當天變成刺耳尖銳的吉他噪音,原想要回味的回憶也被撕裂得不成模樣。

年底The Music來台,這是Ouch的「直的音樂舍」辦理的首場演出,也就像他們之後辦的所有演唱會一樣,票價合理,服務規劃也以樂迷為出發點思考,很有企圖心 的promoter,演出前一晚還有地社的行前DJ趴,以及香港樂評人老袁的講座,算是一個很整體的演唱會。現場演出簡單說,就是爽度破表,蹦蹦跳跳得很 開心,運動得很扎實。
年底則是簡單生活節的Brett Anderson與Jarvis Cocker



2009

09年的開端是後搖神主牌Mogwai的到來,但當時我並沒有特別喜愛,只是想恭逢其盛,也是這場演唱會之後,讓我認知到必須開始有條件式地挑選自己真正想看、想聽的樂團,而不是漫無目的每團都看。

接下來,便是對於所有英搖樂迷最盛大的音樂會了,Oasis在4/3的演唱會。Oasis來台是多麼大的一件事阿,幾乎無法想像在台灣這塊土地上看 見這個代表著青春記憶的樂團。當天在A區後方的位置,接近PA台,擁有難以想像的優良音場,現場效果和記憶迴路裡聲音一模一樣,Dont Look Back In Anger的木吉他前奏一下,眼淚便驟然潰堤。也是從這演唱會開始,南港展覽館成為另一個演唱會地點的選擇。


暑假的來臨,由「直的音樂舍」舉辦的Music Terminal,可以說是在台灣看過最棒的音樂祭,雖然場地的侷限讓這音樂祭無法很好玩,但兩天的演出不但夠水準,外國樂團陣容也相當強大,要不是 The Ravonettes最後無法成行,這場音樂祭將可能直接保送台灣搖滾音樂祭的名人堂。不過Placebo第一天晚上的演出也已經足夠說服逐漸挑嘴的我 們,那是個就算妳不是死忠Placebo迷,也可以放情融入的現場。不過如果要說那兩天最high的表演,那便非新褲子莫屬!他們現場的魅力遠遠超出預 期,龐寬的搞怪能力一絕。

Mew的演唱會則短得莫名所以,B區聲音也不佳,可以說是不太想回憶的演唱會。不過10月的British Sea Power演唱會就重新激活了我,他們現場能量可說直逼BSS,原本聽專輯時覺得團員們應該都是文質彬彬的英倫搖滾紳士,哪曉得到了現場竟變得如此瘋狂失 序,感染力十足。




2010

Olafur Arnalds是個輕巧的記憶,當晚也認識了近期發片的Cicada,算是個不壞的經驗,但並沒有特別深刻便是。



暑假則是BSS的再度光臨,這回換到Legacy,格局更大,也多了個女聲,雖然還是沒盼到該團的招牌女伶Feist,但終究聊勝於無。場地容量變大,連帶的就是票價的親民,1500元早鳥票看個本命團,再划算不過的事。
兩年前在The Wall 首次體驗他們的Live 魅力,如今同樣的樂隊現身不同場地,過往陌生、現下卻在那命運巧妙安排下相識的我們一同佇立於這場景之中,我看著你們的身影與舞台重疊,那畫面極為不可思議,彷彿是海森堡的測不準原理應用於人生旅途上的一種完美體現。一切都按照著預想的歌單走,唯一在事前無法預料的是,永遠難以揣測在現場群眾歡呼 鼓譟的氣氛下,Broken Social Scene這群熱愛音樂成癡的團員會帶來什麼震懾人心的畫面,同樣聽過上百回的曲調,一踏入現場便全變了樣,那現場的氛圍是難以用CD Player 與耳機重現的,眼前無數高舉的雙手、吆喝聲與口哨歡呼此起彼落、絡繹不絕。一陣強光打來使這些景象從影子輪廓變成真實映象,彷如置身夢境般的美好。




8月的Fanfarlo則是這一年的另一個亮點,此一新興樂隊給了我很棒的回憶。
演唱會當天的狀況也未令人失望,小提琴與小號交織的管絃二重奏讓人想起去年10月份的British Sea Power,不過Fanfarlo輕盈跳動的旋律則有別於BSP一貫悠揚彭湃的史詩風格,鄉村民謠式的甜美讓台北市的夏日夜晚不再躁熱難耐。 主唱 Simon Balthazar 現場的聲音在我聽來沒有專輯中來得渾厚悠揚,相較之下稍嫌乾扁,但現場情緒很投入,隱約能看出他作為一位樂團領導人的潛在特質,從容不迫掌握全場的姿態更 猶如是歷經過大場面的樂壇老將。甚而有趣的是,Simon一開場沒多久便說「這兩三個月我們不斷地跑音樂祭巡迴,每一場都只能唱30分鐘,今天終於可以唱 完整的90分鐘,我要唱得過癮些!」





2011

Bob Dylan與The Back Horn,因為記憶還很鮮明,且皆無影像可分享,就暫且不寫。

2011年9月14日

Film Tokyo

Roy Tanck's Flickr Widget requires Flash Player 9 or better.

Get this widget at roytanck.com


日本東北地震後的六個月,再度到東京一遊。由於11月預定還要再來一次,這回並沒有特別安排旅遊計畫,一切都讓其他四位旅伴規劃,我抱持隨遇而安的心態參加。

來到東京必不可少的一件事,便是掃蕩Disk Union和Recofan坐落東京各地的分店,這回的戰積比2009年那次初體驗來得豐碩:29張CD,以平均200元的價格購入,用一種補齊庫藏經典盤兼搜括日盤的心態,買了許多過往喜愛、但目前已較少聆聽的專輯(比如Nirvana兩張現場專輯、Travis的The Man Who與The Invisible Band等等),其中最興奮的,要算是買到《空氣人形》的電影原聲帶。

2011年9月9日

Mobile Tokyo

行走在天平的兩極

Roy Tanck's Flickr Widget requires Flash Player 9 or better.

Get this widget at roytanck.com

2011年9月1日

The High Wire -《 The Sleep Tape 》



The High Wire 是一組在2010年被我遺落忽視的聲音,日前例行性地準備每週固定的電台DJ歌曲時,意外翻出《 The Sleep Tape 》,其曲風遊走於Shoegaze與Dream-Pop之間,於現在這時間點來看,這番風格顯得有些投機取巧,然而此特點與個人愛團Sennen、Ambulance LTD如出一轍,隨意聆聽後讓人喜出望外,彷彿在成堆的二手黑膠唱片中,尋到珍稀瑰寶。

The High Wire起初只是Tim Crompton的solo-project,Tim曾說他原先並不試圖組成一組樂隊,但在 Stuart Peck、Alexia Hagen相繼加入後,即以70年代Folk-Rock老團Richard and Linda Thompson的歌曲〈Walking On a Wire〉為名,將樂團定名為The High Wi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