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30日

Broken Social Scene @Legacy Taipei


P1040941-1.JPG

這是今年暑假最期待的活動之一,兩個月前便早早買好票,焦急心切地等待這一天的來到。演唱會開演的前一星期,每天不間斷地播送最喜愛的兩張Broken Social Scene專輯:《You Forgot It in People》《Broken Social Scene》,同時按照近期演出的歌單排序勾勒出演唱會現場所有可能的情境與狀態,彷彿是要準備研究所或就職面試般的謹慎周延。

兩年前在The Wall 首次體驗他們的Live 魅力,如今同樣的樂隊現身不同場地,過往陌生、現下卻在那命運巧妙安排下相識的我們一同佇立於這場景之中,我看著你們的身影與舞台重疊,那畫面極為不可思議,彷彿是海森堡的測不準原理應用於人生旅途上的一種完美體現。

2010年7月26日

Inception 全面啟動之個人夢境

首先假設飛機上是現實,Inception的過程原先預計在第一層夢境以Fischer被綁架的橋段讓他意識到有某樣秘密,也就是父親保險箱裡頭的訊息需要捍衛守 護,使他先認定那就是父親最後要對他說的遺囑。第二層夢境再以查爾斯先生模式提醒Fishcer 正在做夢,並且拆解他與乾爹的緊密關係,使他對乾爹產生不信任感與懷疑,加強他腦中認為「保險櫃中的遺囑確實是父親對他的期望」的想法。再緊接著進入第三層夢境讓他打開保險箱看到 Inception的最終目的:父親希望Robert 建立自己的事業,進而將原先的公司解散。

而每一層夢境究竟誰屬,以我的認知邏輯應該就是沒有下到下一層的那一位,因此第一層大雨滂沱的飛車追逐是Yusuf 的夢,第二層飯店則是Arthur,第三層雪山堡壘是Emmes,第四層應該是Cobb的夢境。Ellen Page飾演的Ariadne則負責構築夢境的場景。

再者,究竟該如何從夢中醒來,電影中提到的方法也許可以被歸類為兩種: 一種是在上一層對睡著的個體施與撞擊(Kick),而將夢境中的人物拉回上一層,類似Pull 的概念;而另一種則是在夢境裏死亡,使意識受到驚嚇而清醒並順勢被推回上一層,或許可以稱這方法為Push。

2010年7月13日

1Q76

1976拿下了今年金曲獎最佳樂團獎,我也趁機把這10年來的一切好好地回顧一番,淺顯的介紹自己心中的每一張專輯的模樣:

〈方向感〉,收錄在樂團第二張專輯、由水晶唱片出版的《方向感》之中,也是我高中時期首次接觸到1976這組樂團的開端。如果要我挑出台灣樂團專輯中最有詩意的一張,那答案毫無疑問地就是這張《方向感》。
...
這是一張關於台灣的現代詩篇,當我聽著這張專輯時,腦海總會浮現台灣的模樣,或者更精確的說,是「台北」的模樣:人聲吵雜的師大夜市、華燈初上的羅斯福路、敦化南路的行道樹、播放搖滾音樂的咖啡店、滿佈霉味的二手書店。

2010年7月7日

2010 荒野兒童營一梯

終於結束了!玩得開心愉快!
剛開始的想法很簡單,就如同吳晟的《我不和你談論》所說的:放下書本與理論,到廣袤的田野走走。必須走出這一步,才能不再需要鬧鐘來告訴我真實世界與夢境的區別。

營隊籌備期間我們已獲得去年營隊的活動大綱與時間表,這無疑讓事情變得簡單輕鬆許多,我們唯一要做的是確保流程順利,每個環節都能正確運行。至於每個活動的時間是不是要捉得準確無比、毫無通融餘地,於我個人而言是不那麼重要的。也許事情不會照著預想的模式行走,但我們就是有把握可以緊急彌補,或者說就算超時讓活動晚點結束也不會是什麼天垮下來的大事。這真的一點都不難,就像Zak當天出發時在車上跟我說他唯一會怕的是活動沒弄好開天窗,而我白爛地回答:「就算活動出了點小狀況,小朋友們也不可能會察覺的,放一百個心吧!我們一定能讓他們開開心心過完兩天一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