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12日

萬青初次見面、四分衛好久不見

上週四、週五連續兩天的演唱會行程,外加3/3的Death Cabs for Cutie,是一週連聽三場演唱會的密集行程,已經許久沒有過這般精實的看團人生。


萬能青年旅店初次見面

這個來自河北石家莊的樂隊無疑是今年最期待的一組,得知他們要來台時,興奮莫名。台北演唱會賣了個滿堂彩,難以想像他們竟能在台灣快速積累人氣。然而在他們登台之前,在期待現場一睹其風采之前,心裡便有所準備他們恐怕難以做到專輯錄音般精準、磅礡大器的現場演出,而當日開場的〈大石碎胸口〉 似乎間接證實了我的擔憂,董亞千的嗓子好似尚未暖開,而史力曲末那段專輯裡震懾人心的小號也吹得有點零落,不似專輯中那般突出尖銳,著實有些失望,台前的歡呼聲頓時不太真實。

不過,想寫下的並不是那天我聽了多精彩的表演,我想萬青在專輯裡的聲響終究比他們的現場來得傑出,而他們的歌曲還是比較適合一人在家獨自品味,畢竟聽著那麼悲淒、滿佈人生滄桑的曲目,又同時看著一群歡愉的人們高聲唱合,那場景十足不尋常,你會覺得那句「哎,愉快的人啊,和你們一樣,我只是被誘捕的傻鳥。」像子彈一樣鋒利地掃射著場景下的每一個人,搖滾樂這檔事不能只有歡愉呀!



 四分衛好久不見

背景投影影片播映後,我才意識到原來四分衛已經解散三年,緊接著發現原來他們解散前的最後一次演唱會就是2008年底在高雄藍色狂想由AI舉辦的小地方音樂節,而那次我恰好是研究所畢業到當兵前的空閒時間,插花跑去幫AI在現場擺攤。那陣子遇上了人權運動上的前輩,也聽了不少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的八卦,算是自己在社運圈認識的第一批人,也對社運圈有了基本的認識並放下過多美好的期待與想像,但還是有些人的身影我到現在還記得很清楚,他們堅持信念的模樣扎扎實實地打動我。

我其實沒有辦法想像四分衛重組這件事,這一切來得既意外又突然,至今還記得解散當下,PTT上的專版各路訊息充斥,情節千千百百種,儼然又是一樁羅生門鬧劇。

聽著〈再十年以後〉,想起第一次聽這首歌是大一在台中老諾聽到的,至今也幾乎是名符其實的「再十年以後」,那時的光景和現在真的是全然不同的兩個世界。〈焦糖瑪奇朵〉則是讓我想到《W》剛發行的日子,那時四分衛還會拍些MV在一般電視台上打歌。某天在爺爺家的家族聚會,那時才國小六年級的Nowhere Boy,突然哼起〈焦糖瑪奇朵〉裡的歌詞 "為妳寫好的那首詩 躺在咖啡杯底下" 當下的我驚訝極了,而後只要聽到〈焦糖瑪奇朵〉就會想到那個他唱歌的模樣。〈風往哪兒吹〉則是四分衛後期個人最喜愛的曲目,百聽不膩。當然就更別提前兩張專輯的連珠砲主打所引動的回憶,只要看到節奏吉他手站上台,就知道這下要唱前兩張專輯的歌,那是個小郭還在團裡的時期,青春懵懂解釋著一切:Tomorrow、破銅爛鐵、飛上天、睡美人、吸血鬼、魔毯、孬種、暈眩、珊瑚礁、銀河鐵道、十月病、雨和眼淚。

前陣子,以為熱情已經失去,但好像當天晚上又都全找回來了,徹。底。感。動。那是最原初狀態下的感動,我能夠把當下的情緒連結到16歲時,第一次買回《起來》專輯在家裡大聲播放的感動,高中三年真的就是靠著這音樂撐過那煩躁的青年時代。阿山的嗓音就是我理想中的搖滾主唱,即便他現場時常走音也瑕不掩瑜,而年輕時期令我興奮較好的張狂怒吼,也隨著年紀增長逐漸偏向描寫家庭生活的情感流動,但我就是知道還有一些內裡是沒改變過的,而光是知道這點就足夠令我補滿彈藥庫。

四分衛,回來了。
2012年,這就夠了,不是嗎? Radiohead也無法匹敵。 

1 則留言:

  1. 萬青的Live有很多即興,但最明顯毛病是小號很多時候的音吹不準,不過不妨礙大家一起high,台灣大港後萬青馬不停蹄又到了香港演出,現場看來他們也疲憊。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