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自Bob Dylan專輯名稱的書名,一本關於音樂與世代演進的書。翻開書頁,就像打開搖滾樂的歷史課本,一則一則的故事讓人看得出神。The Beatles、Bob Dylan、Doors、RollingStone、Jimi Hendrix這些耳熟能詳的人名分散在各個角落。作者敘述著這些音樂與他的生命如何產生鏈結,看著書本的我思考著自己的荒島音樂是什麼,到底搖滾樂在我的生命旅程裡扮演著什麼角色。
作者馬世芳,你可以說他是一個傑出的樂評、廣播人及音樂人。如果說張鐵志所著作的《聲音與憤怒:搖滾樂可能改變世界嗎?》是一本將搖滾樂與政治、社會做連結的書,那麼這本《地下鄉愁藍調》就是將搖滾樂融入個人生活的讀物。作者的文采令人折服,他讓音樂在文字中充滿了生命,一首首的歌曲躍然紙面,活靈活現地展現在讀者面前。他把經典的演唱會現場搬到了我眼前,坐在書桌前的我像是經歷了無數場搖滾樂的洗禮,內心充滿滿足感和能量。你無法相信他竟然能夠把音樂史寫得如此波瀾壯闊,情緒被激盪得無法平復!
書中講述的不單單只是搖滾樂這個領域,在台灣民歌方面也著墨許多。李雙澤、胡德夫、楊祖珺這些我陌生的名字,一段在我出生前社會的心靈悸動,很遺憾我錯過了台灣最輝煌的音樂世代。聽著前輩們留下來如詩詞般的美妙歌曲,原來在西方的六零年代之外,我們台灣也曾有過如此豐富且充滿生命力的樂曲。看來接下來的時間得好好惡補嚕,聽著民歌搭配著台灣近代史好好地去認識我們這島嶼曾擁有的脈動與激情。
有幾段話是我印象深刻的,因它是如此地與我相契合,使我看得哭笑不得啊!
「你很焦慮,囫圇閱讀名聲顯赫的書籍,什麼也沒讀懂,但總記得豎起書背,展示你的與眾不同。」「男孩子總是這樣,一天到晚想要打遍天下無敵手,把自己搞得累得要命。」「我相信再怎麼不景氣,每個世代都還是需要動人的歌。只是在這個時代,做音樂這一行的,心裡最在乎的事情,往往早已不再是音樂了。這才是最悲哀的事情。」「或許,我們終將發現,在這個亂七八糟的年代,仍然會誕生二十五年後足以讓我們兒女感動落淚的作品─就像現在我們還在時時重溫的那些老唱片一樣。」
「如果你有時光機,你會想回到哪一個時間點? 誰不想回到一九八○年十二月八日晚上十點半的紐約?你會衝到中央公園對面的Dakota大宅門口,找到那個正倚著街燈翻閱閱讀《麥田捕手》、等著John Lennon回家的Mark David Chapman ─ 他兜裡有一把左輪手槍,再過二十分鐘,藍儂正要走進家門口,他會大喊一聲「Mr. Lennon!」然後一口氣把五顆子彈全部打進四十歲搖滾歌手的胸膛。你該搶下他的槍,讓藍儂有機會對小布希、波灣戰爭、MTV和iPod表示表示意見,天阿我門多麼想知道約翰會在他的部落格寫些什麼!」看到這一段時,反射性地熱淚盈眶。是啊!我們多麼想知道藍儂會怎麼看待這個資訊快速、資本主義全球化、新保守主義抬頭的時代。
在這本書裡有太多太多的感動,無法用言語精確形容的。當我看到書中文字時,我明白從高中開始,搖滾樂到底在我的體內產生了多少化學變化。我就像是書裡的主人翁,回憶著這些年來反覆聆聽的音樂,想像著他們在我心中所構築的理想世界。我知道搖滾樂無法改變世界,但他讓我有自覺地去反思、誠實面對自我並且關懷這個漸趨冷漠的社會。
《地下鄉愁藍調》一本涵蓋台灣與西方世界的音樂史書,當我被實驗室裡無窮無盡的繁雜瑣事搞得焦躁不安,躁鬱在腸子裡擾動,灼熱滾燙地蹂躪食道幾近暈眩嘔吐,《地下鄉愁藍調》以一股巨大力量撐住我後傾的身軀,賦予我力量邁開大步挺進,勇敢地往前走。感謝台灣擁有這麼一位出色的音樂寫手,讓我們在無趣單調的流行音樂界裡仍然有些許芳草能夠撫慰我們的心靈。
※作者馬世芳的blog:http://blog.roodo.com/honeypie
廣播節目:音樂五四三,週六22:00-24:00及周日凌晨04:00-06:00,FM98.1News98電台。
2007年6月6日
《中東現場》
1967年6月5日,以色列與阿拉伯世界國家發生第三次中東戰爭。以色列在六天內打倒埃及、敘利亞、約旦等阿拉伯國家,並藉此佔領戈蘭高地、西奈半島以及約旦河西岸,使領土擴大為原先的三倍。在六日內打敗阿拉伯國家的聯軍讓猶太人更深信這是救世主的旨意,確信這是屬於猶太人的土地。這次戰爭造成數十萬的巴勒斯坦難民,拆散了無數個阿拉伯家庭,也深深地影響40年來的中東情勢發展。
40年後戰亂依舊在中東地區蔓延,舊人漸漸離開人世,但仇恨並沒有結束,繼續在中東地區滋長。4年前的伊拉克戰爭讓這個地區更顯混亂,美國要建立一個符合美國利益的大中東地區,但在他們偏袒以色列的立場下,這願望恐怕沒有實現之日。要打擊恐怖主義,卻忽略以色列的強勢軍事行動對中東和平帶來的反效果,不斷地擴張領土造成阿拉伯世界的恐慌與不滿,佔據以巴之間的水源地讓巴勒斯坦人生活困苦,以國的屯墾區跟巴人自治區形成極其強烈的對比。
近來看完張翠容所著的〈中東現場〉,對這個地區的歷史多了點瞭解。阿拉伯地區的國家並非全然如我們想像的拘泥於可蘭經教條,有許多改革開放派都正在推行讓阿拉伯世界世俗化的運動。然而以色列的強勢作為,持續地佔領土地讓阿拉伯世界心生不滿。恐怖主義不能單方面地指為阿拉伯世界對西方文明的成功所產生的忌妒感,西方國家這幾十年來在中東問題上明顯偏袒以色列的立場,聯合國經濟制裁造成該地區人民的生活困苦,這些因素都成為滋養伊斯蘭激進主義的奶水。
書中有許多訪談的紀錄,猶太學者、真主黨領袖及巴解領袖阿拉法特的深夜專訪,相當值得一看。然而從這些訪談之中卻看不到中東的和平希望,戰爭和恐怖主義何時才會停止?我在看這本書時,數度哽咽幾近落淚,漫無止境的仇恨和無可奈何的平民都讓人備感心酸。
Dear God 為什麼你閉上眼不想想辦法
裝做看不見 裝做看不見
告訴我 告訴我把愛找回來的方法 -- 陶喆〈Dear God〉
40年後戰亂依舊在中東地區蔓延,舊人漸漸離開人世,但仇恨並沒有結束,繼續在中東地區滋長。4年前的伊拉克戰爭讓這個地區更顯混亂,美國要建立一個符合美國利益的大中東地區,但在他們偏袒以色列的立場下,這願望恐怕沒有實現之日。要打擊恐怖主義,卻忽略以色列的強勢軍事行動對中東和平帶來的反效果,不斷地擴張領土造成阿拉伯世界的恐慌與不滿,佔據以巴之間的水源地讓巴勒斯坦人生活困苦,以國的屯墾區跟巴人自治區形成極其強烈的對比。
近來看完張翠容所著的〈中東現場〉,對這個地區的歷史多了點瞭解。阿拉伯地區的國家並非全然如我們想像的拘泥於可蘭經教條,有許多改革開放派都正在推行讓阿拉伯世界世俗化的運動。然而以色列的強勢作為,持續地佔領土地讓阿拉伯世界心生不滿。恐怖主義不能單方面地指為阿拉伯世界對西方文明的成功所產生的忌妒感,西方國家這幾十年來在中東問題上明顯偏袒以色列的立場,聯合國經濟制裁造成該地區人民的生活困苦,這些因素都成為滋養伊斯蘭激進主義的奶水。
書中有許多訪談的紀錄,猶太學者、真主黨領袖及巴解領袖阿拉法特的深夜專訪,相當值得一看。然而從這些訪談之中卻看不到中東的和平希望,戰爭和恐怖主義何時才會停止?我在看這本書時,數度哽咽幾近落淚,漫無止境的仇恨和無可奈何的平民都讓人備感心酸。
Dear God 為什麼你閉上眼不想想辦法
裝做看不見 裝做看不見
告訴我 告訴我把愛找回來的方法 -- 陶喆〈Dear God〉
Labels:
三十二開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