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27日

《黑暗騎士:黎明昇起》



《黑暗騎士:黎明昇起》無疑是部2012年最令人期待的商業娛樂電影,而西洋電影台也好心地播映《黑暗騎士》讓人反覆重溫08年的美好,它提及正邪雙方的模糊地帶,超級英雄裡普遍存在的正邪二分法不再成立,提醒人們正視每個人心中都可能隱存對立的黑暗面,進而打造出這世代最經典的超級英雄電影與反派角色。而在這部備受期待的《黑暗騎士:黎明昇起》裡,Nolan兄弟挑戰了更宏大的格局,不再侷限角色個人的情緒轉折,焦點轉而對準社會體制的矛盾與崩壞,進而引發一場災難般的革命,無情懲罰資產階級,盲目殺害無辜民眾(但話說回頭,又有誰是真正無辜的呢?)

(以下有雷)
然而,我所不能接受的是最後結局轉折的那一刀,它硬生生毀了這一鍋好菜。Miranda的刀來得突然,卻未帶來任何震撼與驚訝,反而斬斷所有美好想像的假設。這一刀讓我在戲院裡坐立難安,難以置信Nolan兄弟竟然會讓角色鋪陳如此薄弱的Miranda成為故事主謀,整場戲到頭來竟拐回到殺父之仇這類小孩辦家家酒的俗套劇情。這不是我期待四年所希冀看到的,但事實就是如此災難,更別提那核彈倒數計時是多麼倒盡胃口,還得拿出票根確認買的是蝙蝠俠系列電影,而非伊森杭特柯博文的續集。


不過,話說回頭,Nolan兄弟的電影當然不至於如變形金剛般不堪,他們仍然緊抓當前局勢脈動,呈現一場警世思維與商業娛樂並立而行的大戲。比如說股市交易所的搶案中,交易員對著Bane一夥的搶匪吼著「這兒都是線上交易,沒有你們要的現金」,然則8年後的高譚市搶匪們已然進化,如Joker般洗劫銀行的行徑早已落伍(也可能是因為Joker並不愛錢)。現下只需利用電腦連線、駭客入侵便能瞬息更改資產,讓韋恩集團董座易主。這可能是對於08年底引爆金融風暴、至今仍未有所節制的華爾街所發出的沉痛警語,也可以說是對於科技文明的再次反思,人們不斷投入市場,操盤著隱形的金錢遊戲,實質交易名存實亡,一切都在數位訊號之間作業,金錢不再是物質與載體,它深植人心成為無形信仰。


此外,Bane在炸掉美式足球場後發表的宣言也讓人興奮萬分,彷彿他是為了摧毀體制而來,不是平白無故的殺戮,而是要進行劃時代的革命。如果我們都能尊稱清末民初的武裝份子孫文為國父,那Bane這等小貓伎倆又怎能稱為殘暴?為了偉大使命,走上血泊道路實是情非得已。Bane試圖點燃最根本、原始的怒火,如同法國大革命般的階級鬥爭,將現存的腐壞制度與階級矛盾打掉重建。然而,這個關於體制重建的偉大命題,嘎然而止地死於Miranda的銳利刀鋒,Nolan兄弟沒有給予人們大混亂後的解答,也未提出歡樂分隊解體後該有的新秩序,但這對我而言,卻也像是一則活生生的寓言。


當我看到這段劇情,內心迴盪著些許迷惑與不安。那不安來自於,以某種角度而言,公民團體們正在進行的運動,也就只是溫和派的Bane。同樣試圖衝破現存體制,同樣大聲疾呼著現行制度已經遠離理想世界,同樣希冀破壞國家官僚的枷鎖,為這個人們信服且習以為常的世界投入反應催化劑。然而,破壞後該怎麼辦,就如同《黑暗騎士:黎明昇起》選擇沈默以對,大多數的行動團體也同樣無法給出答案,只是迫切明白再繼續朝這條現存道路走下去亦是死路一條。但在沒有答案的情況下,人們選擇擁抱現實、拒絕改變,似乎也令人無力苛責。因而我覺得Nolan兄弟也許並不試圖解答,而只是要拋出既存現象:這就是我們的世界。


總歸而言, 即便《黑暗騎士:黎明昇起》節奏有些失序,格局從體制重建幻滅成私人恩怨的鬧劇,角色描繪的深度也遠遠遜色於《黑暗騎士》的三人鼎立,但它仍舊算是克盡職責地為三部曲劃下句點,從三部曲中看見超級英雄的心境轉折與成長,對於Power(權力、力量)與超級英雄的反思批判,以及公民力量應當立即崛起的急迫呼籲,這些都致使Nolan兄弟的蝙蝠俠三部曲有別於其他超級英雄電影,格外令人回味無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