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滾記》是Bob Dylan的第一本自傳,英文名稱:Chronicles。
內容這如書名所言,像是一部編年史般地敘述他一生的經歷。此書的內容大多著重於他20歲左右的回憶,從書中除了能夠了解到他當時的心路歷程之外,也能從他的敘述知曉60年代美國社會的巨大震盪與變化。當時的美國正從二次大戰後"垮掉的一代(The Beat Generation)"走向一個新的資本自由主義。
60年代是一個很有生命力的年代,一切的既有規範都正被摧毀挑戰。1959年古巴革命成功,切‧格瓦拉成為所有歐美國家左翼份子的偶像。而後他前往剛果,波利維亞持續他的游擊隊革命生涯,1967年他被美國中情局逮補,隔天即被槍決。試著想像當你活在60年代,在同一個時間點你知道世界上有一個叫做Che的英雄正在為中南美洲人民的遠離殖民政府的獨立奮鬥,他懷抱著最純粹的理想主義在戰鬥著。你肯定熱血沸騰,而自覺這時代充滿任何可能!
1961年,越戰爆發,美國派兵前往南越參戰,而反戰歌曲也在這時開始發聲。Dylan寫下" Blowin' in the Wind ",他唱著" how many times must the cannon balls fly Before they're forever banned? " " how many deaths will it take till he knows that too many people have died? "。瞬時間他被媒體捧為該世代最有代表性的抗議歌手,是代表那個世代的聲音。(註) 但Dylan是這麼說的:那時候的我不屬於任何人,現在也一樣。我愛我的妻小勝過世上任何人。我所做的不過是唱幾首坦率正直的歌,我沒有為任何人仗義執言,我完全不代表任何一種文化。我比較像個牛仔而不是吹笛人。
這本書確實可以讓我稍稍認識了Bob Dylan。當然又更確切地了解他,你必須聽他的歌。歌曲會告訴你某個部份的Bob Dylan。他只是做他自己,坦率地面對那個世界,唱出他的聲音,然後感動了整個世代的人。此外,書中的字裡行間都流露出Bob Dylan知識豐沛,用字遣詞優雅生動,從文字間可以看到畫面。
而我們呢?身為台灣經濟成長後在富裕生活下長成的我們,是不是該為這個過分兩極化的社會做點什麼呢?我們該學習如何理性地去分析我們所見所聞。我們是不是也該找尋我們心中的理想社會,面對社會上我們可見的不公不義是否該大聲表達我們的憤怒?我喜歡邱哥暱稱上的這句話:如果你眼中流露的只剩下冷漠,那你還期待這個世界給你什麼希望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