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25日

耳機少年完全體

今天入手了一付耳道耳機,Musica AU-1。這是Airball與香港一家公司合作開發製作的低價耳道耳機,前陣子在PTT上有熱絡的團購潮,幾乎是將近百支的團,相當驚人,我也在最近跟風購買了一付。之所以會想要再買一付耳道式耳機,主要是希望在坐車時,在不增加音量的前提下,獲得隔音效果最好的聆聽環境,隔絕外界干擾。(當然價格不貴加上頂尖工讀生的閒錢也是主因之一)之前買HFI-550變是希望封閉式耳罩能夠達到隔音的效果,只是這麼大且昂貴的耳機帶出門總是不太方便。


今天收到AU-1後便迫不及待地試聽,中高頻段如同傳聞般出色,對於民謠吉他的表現十分優秀,在這個價位裡頭算是相當有穿透力與縱深的耳機;低頻則相對不足,聽Trembling Blue Star〈The Sea is so quite〉開頭的電子鼓擊幾近消失,只剩下人聲與吉他略帶尖刺的聲音。輕柔如Trembling Blue Star之流已讓人感受到低頻之不足,假若換成以低頻為主要特色的樂團(如Muse,Joy Division)會是如何的慘狀,但稍加使用EQ做些調整,則可獲得平衡感不錯的聲音。再者,這只是第一天的表現,耳機通常都還要暖身個100-200小時,過幾個禮拜再來重新體檢吧。

此外,附贈的塑膠耳塞隔音效果也只有普通的水準,感覺上比HFI-550還差,這樣就有點失去買他的主要目的,所以打算再去物色幾款耳塞,希望UM1或者ER4的耳塞也可以適用在AU-1身上並擁有更佳的隔音。這星期如果有回高雄,再去首都看看又沒有適合的耳塞,順便還要幫AU-1找個家,否則如此脆弱的機身,隨意收納恐怕沒多久就再見了XD


2007年12月7日

Kinks Pub @台南

KINKS PUB
整晚播放搖滾樂的Pub!令人興奮不已夢寐以求的場所。店長是台南誠品音樂館的店員,還頗有印象的,記憶中也聊過幾次天。大學外宿時所住的公寓就位於長榮誠品旁,三天兩頭往裡頭跑,那段日子真是再悠閒不過了。

12/7,也就是今天晚上,他們要重新開幕,將會播放Joe Strummer的紀錄片《Joe Strummer: The Future Is Unwritten》。

有得必有失,這家店在我離開成大後才開幕,大學四年只能偶爾期待Room335的樂團表演,缺少這麼一個讓人流連忘返的Pub。看著網誌上的相片,媽呀!那是之前時常騎經的鐵道旁呢!就在我租屋處附近,騎車恐怕連五分鐘都不需要吧!下回有機會回台南肯定要約朋友一起過去坐坐的。


1208 全台抗暖化遊行

遊行資訊

以台灣兩千三百萬的人口,在眾多國家中並不算人口大國,但我們排放出的二氧化碳卻遠遠超越我們人口應有的排名。如果喜歡閱讀數據,那下面這個報導可以提供一些數據參考
在遊行資訊中提到,高雄人是最需要站出來的,因為高雄人被重工業環伺包圍,而我或許可說是最直接的承受者。我的家鄉在後勁地區,左鄰中國石油公司全台最大的煉油廠,右伴仁武台塑化工廠。

無數個夜晚,我望見黑幕壟罩的夜空燃放著熊熊火焰與比黑夜的黑更為深闇的漆黑濃煙。幼年時期,見此景象不免瞠目結舌,夾雜著些許興奮。火紅的焰心如童話故事、上古神話中巨龍口中所噴發的烈燄,我以為我窺見他人未曾目睹的奇景。年紀稍長之後,明暸那是汙染的禍源、我長年鼻子過敏的始作俑者,幼時的幻想旋即支離破碎。宿舍區的外牆上被畫上拒絕中油污染的抗議標語依稀可見,每一屆的里長選舉中,驅趕中油煉油廠是所有候選人的共通政見。國高中求學時代,每天清晨騎著單車途經中油北大門,蒸氣爐克盡職守地吞吐著濃濃霧氣,眼前是霧茫茫的一片,大口呼吸清晨空氣成為奢侈的幻想。

現下已離開家鄉在外求學多年的我,卻仍依稀記得那刺鼻的臭味,在數以百計的日子裡經由呼吸道進入我的肺腔,雖然我總以為逃入宿舍區能夠杜絕城市帶來的擁塞感受與汙穢空氣,然而包圍我頭頂藍天的卻是堪稱全高雄最具銅臭味的氧氣。

義無反顧地走上前去拒絕它,即便他給予我從小到大的完整教育,卻無法彌補他所帶來的健康傷害與對環境的破壞。

除了明天的遊行之外,千萬別忘記台塑正準備在雲林台西興建大煉鋼廠,在這個新世紀裡,政府卻仍迷信財團魅力與重工業帶來的經濟效益,而無視日益嚴重環保問題。必須讓他們聽見我們的聲音,所以,如果時間允許,請走上街頭以行動去衝破近來烏煙瘴氣的台灣,什麼「大中至正」?襙你媽的,拆除牌樓有立即實行的必要性?手持「轉型正義」大旗卻儘做些狗屁倒灶的事,令人如何不心寒?

破報最新一期有關於雲林台西台鋼廠的大篇幅報導

2007年12月1日

Across The Universe:21世紀的披頭音樂錄影帶

假若以一部劇情片的觀點來審視這部電影,那《Across The Universe》恐怕會令人失望,但若將它視為一部歌舞片,一部重現60年代情景的歷史記錄片,那應該能夠愉悅享受以33首Beatles歌曲為骨幹,整整兩小時的披頭音樂饗宴。劇中翻唱的披頭歌曲皆動聽地讓人頭皮發麻,音樂結合影像敘述本身明顯地對準我的胃口,加上戲院壯闊的環繞音效,像是個嘴邊始終掛著微笑(傻笑?)觀看披頭MV的小小迷弟開心地被音樂包圍著。
反戰示威、嬉皮、迷幻藥、搖滾樂是構成60年代 ─ 二十世紀最璀璨精采、最具有生命力的10年 ─的主要元素,而《Across The Universe》便是將這些題材通通丟進鎔爐裡,配以披頭四的動人音樂調配而出的一部電影。導演Julie Taymor試圖將60年代的美國完整呈現,然則要將那時代龐大複雜的歷史脈絡在兩小時的電影中呈現,恐怕有相當的困難度存在,而這也造成為了串起諸多事件而在劇情敘事完整度上的某種犧牲。

電影中六位主要角色的命名皆出自披頭四的歌曲,而角色的造型也似乎影射著那個時代的搖滾巨星:Sadie的沙啞深具爆發力的嗓音、及腰長髮和波希米亞式的服裝穿著神似Janis Joplin;JoJo,彈著一手出色的電吉他,玩弄各式新奇的吉他效果,令人直覺聯想到「電吉他之父」- Jimi Hendrix。

劇中有著眾多的六○年代密碼:感恩節晚餐時,Max與父母爭辯人生的規劃,提及被視為描述當代年輕人群像(垮掉的一代)的不朽名著《On The Road》的作者Jack Kerouac,(難道你要像Jack Kerouac一樣靠著一台休旅車橫越整個美國嗎?);U2主唱Bono飾演的Dr. Robert則是1965年左右在美國西岸,舊金山灣盛行一時的嬉皮文化與反文化主義者的圖像。另外,還有較為明顯者,例如商店櫥窗中電視所播放的新聞報導提到金恩博士遇刺的事件以及片尾的屋頂演唱會。

而當Jude與Lucy在價值認同上產生矛盾,落寞無奈地回到故鄉利物浦重操碼頭工人的舊業,某天報紙上報導〝美國激進反戰份子死於自製炸彈過程的意外引爆〞,配合Lucy意外發現組織裡頭的三個人正在房間裡製造炸彈那一幕,更讓人確認原來Lucy加入的反戰組織便是隱喻「地下氣象人」(Weather Underground)這個團體。(1970年地下氣象人意外爆炸事件造成三人死亡)。

另外,在越戰這議題上的表現要比劇中男女感情的描述來得出色許多。一群美國大兵扛著自由女神像走在熱帶叢林裡,反覆唱著She is too heavy;以甜美柔軟的草莓比喻空襲轟炸的砲彈,如此反差的表現在視覺上的震撼自然不在話下,藉此控訴著帝國主義擴張屠殺無辜人民的殘暴行為。Max反抗從軍意圖在健康檢查時造假以及山姆大叔大聲說出I Want You的片段則讓全場哄然大笑。

花絮:
因為座位在門口旁,進場觀眾幾乎都要通過我這一關XD,放映後的10分鍾真的是不勝其擾......「先生,需要帶位子嗎?」「請問你的座位是幾排幾號?」心中OS:「他奶奶的吵死了!我要專心看片兼聽音樂呀!」
另外,開場前瞥到Shipy夫婦在我前方五公尺,腦子裡正想說等電影散場時上前打個招呼,沒想到冠文竟突然出現在我面前。後來散場時,在外頭還看到Echo的稻田經理以及許多平時看Live演出的熟面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