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開頭的十來分鐘,陰冷得令人窒息,學生們歡鬧吵雜,導師視而不見,自顧自地以平淡語氣包裝即將引爆的恐怖攻擊。畫面時而動態時而停滯,映入眼簾的是日本社會裡不斷被提及的社會問題,教育體制的挫敗,尊師重道的崩毀,霸凌事件的層出不窮,這讓我不禁想起自身相當喜愛的一部電影,岩井俊二的名作《青春電幻物語》。
電影中使我看得最過癮、記憶最深的莫過於犯人B 的逆襲。被班上同窗長期忽視、視若無物,每天上學時孤獨進入教室,放學時又再無聲地從喧囂歡愉中自我消失,找尋不到任何努力過活的意義。而他原以為犯人A 是汪洋大海裡的一塊浮木,能帶他脫離這以眾欺寡的小型社會。毫無保留的真誠交往,卻換來受人利用與嘲弄的事實,於是,潛藏在內心的暴戾因子被徹底激活。「將過往種種用力地向空中拋去,我不再是過去懦弱膽怯的我了!我可是殺人犯呀!」他這樣地對自己吶喊著。
當觀影者隨著老師的自白,瞥見溺愛么兒的犯人B母親那幾近畸形的母愛與偏執,同一時刻的自白者卻也以同樣立場俯望這個世界。缺乏順暢的溝通管道,隱忍不發的情緒隨著誤會的積累而增長,錯誤就此促成。以暴制暴的行徑全然顛覆「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的儒家準則 (好吧!也許這整個過程也可以勉強稱為「解惑」)
這理所當然引發討論:究竟什麼才是百分之百的正義?這樣的事是具體存在這個世上的嗎?設立崇高的道德標準,必定迎來偽善的假面,包裹外貌的糖衣終究難以抵禦內裡呼之欲出的暴戾之氣。也許曾相信某件事或者某種信念,並且堅定地相信那是 「對」的,然而相對諷刺的是,這世界上最容易上當受騙的,便是那些相信認為「自己正走在正確道路上」的人,犯人B的母親不正是血淋淋的例子嗎?義無反顧地守住信念,等同於將自我逼向萬劫不復的懸崖深壑。
這個故事裡,沒有人是站得住腳的,每一位主角都是病態並隱含某部份缺陷,沒有絕對的罪與罰,他們都以自己的認知與視野支撐著自己活下去的理由。而當我們一一細數,仔細歸類排列每一位主角的正反面立場時,卻也不能忘記班長美月所闡述的,那些自始自終以旁觀配角姿態活存的群眾,他們的懦弱與不願面對現實真相的膽怯,下意識的集體欺凌,試圖營造自我是這社會主體份子的假想架構,這些才是這一場全體人間悲劇最主要的加害者,就如同現下這個世界裡汲汲營營追尋急功近利、結黨營私的每個人一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