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14日

The Place beyond the Pines




《末路車神(The Place beyond the Pines)》的片名翻譯是個片商缺乏創意與誠意的產物,如同「王牌冤家」毀了The Eternal Sunshine of Spotless Mine般地糟糕,因此這篇心得文我會以英文片名稱呼此片。

The Place beyond the Pines》聚焦於兩個家族、三個世代的父子關係,劇情的演變雖有著略顯牽強的巧合相遇,但並不影響電影主軸的呈現,因其所描述的父子互動是如此寫實地直闖人心。電影拍攝場景選在美國紐約州的小鎮,該地為導演Derek Cianfrance太太的故鄉,而電影片名The Place beyond the Pines,正是來自Schenectady此地名於原住民族群 Mohawk文字中的原意。選用一個具有歷史傳承的地名由來作為片名,正也呼應電影中所提及的,關於家族的傳承與宿命。 

相較於導演 Derek Cianfrance的上一部劇情片《藍色情人節》的時間軸交錯混雜的敘事方式,《The Place beyond the Pines》順著時間軸線走的劇本模式,自然是相對容易觀賞的。然而其中劇情跳躍之大,若未掌握故事主軸,恐怕會覺得前後半段像是各自演出的獨幕戲,甚至看到最後會開始擔心導演究竟要怎麼替整部片收尾。

不過 Derek Cianfrance 卻成功地創造出一個令人動容的結尾:Jason 騎著剛買入的二手機車,一路遠行。那似乎象徵著,即便LukeJason成長歷程中幾乎不見蹤影的,但他身上就是留著Luke的血液基因。當他藉由Google大神得知身世之謎,「我是如何成為這樣的人的?生父究竟在我身上留下了什麼?」的問題,便無時無刻地在他腦中纏繞盤旋,無法抗拒找尋自身奧秘的欲望,即便繼父Kofi視其如己出,Jason仍然豪不猶豫地選擇離家遠走。

不禁讓人思考一個問題:也許我們一輩子皆在嘗試活出自己的樣子,努力擺脫父親在己身烙印的影子。然而所謂的擺脫並非真實的擺脫,一旦我們開始思考如何擺脫父親影子,父親的影子便更加牢靠地壟罩覆蓋。作為一個男孩子,自他出生的那一天起,便註定無法擺脫父親對他的影響,生命歷程是一連串連結關係的轉換,景仰、崇拜、追隨、叛逆、逃脫、衝突,以致最後互相理解後的和解。而其所產生的影響,從基因取決的外貌,到身教言教日積月累的行為思考模式,父親在我們的心中始終有個位置,一個牢牢形塑的印象,我們的一生甚至可簡化為對於父親基因奧秘的追尋。

雖然《The Place beyond the Pines》所描述的父子關係並未全然觸及個人生命經歷,但卻已足夠讓我重新思索這一路走來的位置轉換,結尾的那幕甚至使我想通了一些過往無所依循的疑問, 也因此讓我覺得《The Place beyond the Pines》是部較為男性敘述的片,整部片反覆陳述、探討父子關係的種種面向,這些關係我認為是很純粹存在父親與兒子之間,因而這部片的感動也許男孩子會比較能夠感同身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