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在澀谷Due Music Exchange參加的High Violet Tour,是The National的首度亞洲巡迴。而這回的Trouble Will Find Me Tour ,他們終於不再錯過台灣。肖想該團多年的我們,從一兩個月前便成天盼望著演唱會的到來。短短兩張專輯的時間,The National已然從小酒館裡的私房樂團,搖身一變成為頗具巨星架勢的國際樂團。不過這回巡演,Bass手Scott為了迎接新生兒誕生,並未隨團來到亞洲與澳大利亞演出,位置則由Logan Coale暫代。因此這次的演出,嚴格來說並非正宗的The National,但這絲毫未減我們對這場演唱會的期待,畢竟我們已等得太久。
然而,開場的〈Don't Swallow the Cap 〉卻是令人失望的,Matt的嗓音不夠低沉厚實,Bryce與Aaron的吉他聲線略高而銳利,音場整體聽來完全不是記憶中熟悉的聲音,加上色彩繽紛的燈光,一時之間會錯以為台上的樂團是哪組新興的Indie Folk樂隊。現場聲音表現直到〈Bloodbuzz Ohio〉才開始進入合理範圍,各組樂器的音色逐漸被調整至專輯水準。 而音量與各自角色的輕重,似乎也因應場地情況而做調整。為了避免鼓的低頻在場地中引起過多的共振殘響, Bryan的鼓聲明顯不似前兩組團體大聲, 這樣的改變間接導致Matt的演唱成為整場演出的主導者。
若要說這次演唱會有何意外驚喜,那便是《Trouble
Will Find Me》的新歌,在現場聽來均較專輯更有渲染力。〈I
Need My Girl 〉與《 Boxer》中的〈Slow Show〉 組成強大的慘白情歌組曲,而為專輯點題的〈Sea of Love〉,現場竟是三把吉他合奏的歌曲。〈Don't Swallow the Cap〉帶來的爽朗吉他擺脫了既定色彩;〈This is the Last Time〉與〈Pink Rabbit〉亦不如專輯版本般死沉,現場和聲令人無比陶醉。
而其他意料之外的發現則有:〈Afraid of Anyone〉的尾聲,Bryce彈奏出一段專輯沒有的吉他Solo,當下的他真是帥氣破表。〈Conversation 16〉的吉他聲響也較專輯來得格外清亮, 〈Squalor
Victoria〉的現場更是盪氣迴腸,幾乎是演唱會中段的最高潮。〈Fake Empire〉、〈Terrible Love〉、〈Mr. November〉的好則早在預期之中,沒有太多驚奇但十分滿足。倒是個人最期待的〈Slow Show〉,意外成為當天少數有點失望的歌曲。
此外,由Beruit兩位團員Kyle Resnick與Ben Lanz組成的銅管樂組,亦是現場演出的聆聽重點之一。他們 悠揚的樂聲可以是良好的陪襯,同時也能成為奪目的主秀,是積壘情緒層次不可或缺的要角。 當天舞台的燈光設計,同樣令人印象深刻。單色系的紅、藍、紫光束輪番上陣, 如同夜裡匆匆流逝的燈河,
與基調的黑在空間裡延伸交纏、相互襯托, 建構出與歌曲意境足堪比擬的都市冷寂意象,也讓人重新意識到聲音視覺化的魅力。
前面已經提到這次的現場調音讓Matt成為主軸,因此,若要評斷這整場演出的聲音表現,當屬Matt時而壓抑低吟、 時而歇斯底里吼叫的演唱最為出色。相較於上回於Duo
Music Exchange的演出,這回的場地更為寬敞。寬闊的左右聲道間距, 使歌聲的縱深表現更為理想, 彷彿能將聲音的時間差具象為空間維度的數據。
想像整個場所是一浩瀚的汪洋,Matt的聲音如氣泡般上浮, 包裹著深藍底蘊的憂愁。看他一如往常,西裝筆挺地站在舞台高處,儼然便是新世紀的搖滾樂救世主。
不過在經歷演唱會的極度亢奮情緒後,心中不免有些擔憂。眾所皆知,The National在這幾年獲得相當程度的商業成功,巡迴演出的觸角也遍佈世界各個角落。從《Boxer》開始,他們的確打造出專屬風格的音樂,但連續三張專輯的曲風過於接近,不免揣想他們的創作能量是否已碰上瓶頸,下張作品可能會是個重要分水嶺,假若仍未做出重大改變,或許如Broken Social Scene般休團充電,也是有其可能性的。所以,在這種悲劇末日發生前,只要能力所及,就趕緊趕場巡迴,把The National的現場看到飽吧!
不過在經歷演唱會的極度亢奮情緒後,心中不免有些擔憂。眾所皆知,The National在這幾年獲得相當程度的商業成功,巡迴演出的觸角也遍佈世界各個角落。從《Boxer》開始,他們的確打造出專屬風格的音樂,但連續三張專輯的曲風過於接近,不免揣想他們的創作能量是否已碰上瓶頸,下張作品可能會是個重要分水嶺,假若仍未做出重大改變,或許如Broken Social Scene般休團充電,也是有其可能性的。所以,在這種悲劇末日發生前,只要能力所及,就趕緊趕場巡迴,把The National的現場看到飽吧!
Setlist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