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新專輯第一首面世的歌曲,在去年底發行的〈A Distance〉並未引起我的太大興趣,而團員口中的科幻小說一部曲《The Sea》,也是聽沒多久便束之高閣,並未花太多心思去聆聽咀嚼作品所要講述的理念。然而當〈A Distance〉擺到《Let's Go Extinct》中一起包裹著聽,心裡的問號似乎也得到了解答:原來這次他們企圖挑戰的,是一張結構完整、前後呼應的概念性專輯。
《Let's
Go Extinct》以達爾文的進化論為參考文本,提出樂團對於生命哲學以及人類未來性的想法,甚而提出人類存在本身是否是個錯誤的命題。開場曲〈Life in the Sky〉即明確點出專輯所欲探討的主題,類似隕石劃過天際音效加上隨後由激昂至寧靜的聲音表現,似乎 象徵星球生命來自太空隕石撞擊後的爆炸與重生。一句 "Will we ever see life in the sky?
And maybe recognize ourselves in it" 提出了關於生命哲學與起源的疑問 。此外,Fanfarlo在過往兩張專輯裡, 總會有些作品讓人想起他們與British
Sea Power的共通性,新專輯亦未例外,〈
Painting with Life〉便是這樣的一個作品。
而坐落在專輯中後段的〈We're the Future〉 ,〈 Landlocked〉,則喚起了個人對於Fanfarlo主調旋律的記憶。前者是將Synth-pop與folk song冶製融合的完美範例,而後者則是80s new wave與非洲打擊樂的演化產物。〈The Grey and Gold〉可說是一首標準的Chamber Pop歌曲,勾起一絲Belle and Sebastian的漣漪,最後的管樂齊飛更正中個人喜好。
而專輯的最後一首歌,也是與專輯同名的歌曲〈Let's Go Extinct〉,為這張概念專輯作了一個完美結尾。它像是航向未知的離別曲。由緩慢的吉他撥彈揭開序幕,編曲細膩地牽引情緒,Bass時而帶出和緩俏皮的小波浪,最後再由管弦樂引出歌曲高潮。聽著聽著,腦中便浮現航向銀河系深處的太空船意象,如同電影《普羅米修斯》中,那群著迷於發掘地球生命起源的科學家。雖然我們說不上那是好是壞,然而對於生命未知的好奇心以及求知的渴望,正是人類科技文明最原初的嚮往,令人在這混亂世況裡,憶起一些純粹的美好。
最後,來談談專輯走向。《Let's Go Extinct》可說是延續了《Rooms Filled With Light》裡的合成器實驗精神,進一步探索合成器音效面貌,以及節奏轉換所能迎來的聆聽差異與畫面性。即便我依舊滿心期待著類似 《Reservoir》,以〈Fire Escape〉〈The Wall Will Coming Down〉等強打歌曲貫穿專輯的模式,但樂團本身似乎並不打算複製這個一開始讓他們竄紅的路線。旋律的悅耳與否,已不再是唯一被在意的部分,因此在《Let's Go Extinct》裡,不免出現些讓人覺得莫名的編曲安排。但也許聽完整張專輯後,各位也能逐漸忽略那些奇異,或者說理解了那些奇異存在的意義,也就是那其實詮釋訴說著生命的複雜與不可預期性,如同〈Life in the Sky〉裡提及的 "•No one knows the way this wind will blow" 。
最後,來談談專輯走向。《Let's Go Extinct》可說是延續了《Rooms Filled With Light》裡的合成器實驗精神,進一步探索合成器音效面貌,以及節奏轉換所能迎來的聆聽差異與畫面性。即便我依舊滿心期待著類似 《Reservoir》,以〈Fire Escape〉〈The Wall Will Coming Down〉等強打歌曲貫穿專輯的模式,但樂團本身似乎並不打算複製這個一開始讓他們竄紅的路線。旋律的悅耳與否,已不再是唯一被在意的部分,因此在《Let's Go Extinct》裡,不免出現些讓人覺得莫名的編曲安排。但也許聽完整張專輯後,各位也能逐漸忽略那些奇異,或者說理解了那些奇異存在的意義,也就是那其實詮釋訴說著生命的複雜與不可預期性,如同〈Life in the Sky〉裡提及的 "•No one knows the way this wind will blow"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