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20日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由美國標準典藏(Criterion Collection)重新修復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終於在這月初重回大銀幕。雖然先前已看過一回舊有的中影237分鐘版本,然而受限於故事篇幅長度、畫質欠佳以及個人感知敏銳度的貧乏,以致於在看完初回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後,心底仍舊堅稱《一一》才是楊德昌導演最棒的作品。

此番託修復技術精進之福,加上已對劇情走向有了初步瞭解,更能於過程中體察各人物角色的情感流動與性格變化,逐一找尋編導在情節安排上的細膩巧思,致使走出戲院的那刻悸動不已,心底盡是滿滿感動,而《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也毫無疑問地超越《一一》,成為個人心目中的楊導經典。

首先是關於男主角小四的性格轉變。或許以一般的邏輯角度而言,小四是從一個「好學生」轉變成一樁情殺事件的行兇者。然而他的改變卻是來自於其性格之中那不甘屈服於世事的理想性與擇善固執,這使得戲裡最終結局更顯悲愴。彷彿訴說著當社會已然歪斜的此刻,若不試著學習委曲求全,遲早會被時代巨輪拋碎碾壓。當小明倒臥血泊、蒼白無語之際,彷彿又重新聽到她在片場帶著笑聲、對著小四說的那段話:笑你好老實阿,你這種人以後會吃虧的。」

而小公園原先的老大Honey則有如傳說一般地存在,他與小四在劇情上的接續關係及其悲劇英雄角色,多少讓我想到《百年孤寂》裡的輪迴。Honey堅持其心中神聖的正邪不兩立的想法,不願為了演唱會的金錢利益與「兩么拐」和解,最終遭山東製造車禍害命,進而引發後續系列的派系尋仇,並且埋下小四「性格轉變」的伏筆。

尋仇的颱風夜裡,小四是唯一在場目睹山東垂死呻吟的目擊者,而這應當就是後來小四走上悲劇一途的引信。在此之前,他和二條(Honey的弟弟)還因不敢動手殺人而被配去後門把關。然而隨著他目睹尋仇現場的斑斑血跡與死屍,似乎也逐步意識到在這慌亂世道裡,必須更強硬捍衛自身理想才得以存活。而當小四在失手殺了小明後,其不斷哭求小明重新站起來的那一幕,也與山東女友「神經」在目睹山東慘狀時,歇斯底里喊著「山東,站起來」「站起來呀!山東!」有著難以分割的前後呼應性。反覆上演的悲劇情節,彷彿就是那窒悶年代最淒涼真實的寫照。

此外,先前第一回觀看《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並無法將它與過往看過的楊導作品產生連結,彼時單純將其視為一部歷史案件的平白陳述。然而此次觀影遂發覺作品之間的共通性:首先最顯而易見的是,楊導會在每一部片裡安插一個角色,做為其對這世界的發聲筒,《一一》的NJ、《獨立時代》的琪琪以及這部戲裡的小四與Honey皆是如此。另一方面,一些明明是演員面對面唸著台詞的對白,卻像是抽離於劇情之外與觀眾對話(甚而可說是說教)的形式,無疑也是楊德昌作品從一而終的特色。觀察他如何將這些細節以更不著痕跡的電影語言呈現,自然也是觀賞他電影作品的樂趣之一。而當我意識到小四的性格轉變與《青春電幻物語》裡的星野修介有著相似軌跡時,又觸動了內心的另一根神經,致使我對楊導有著更高的崇敬。

茅武殺人其實很能反映我們那個時代的狀況,不發生在這個人身上,也可能發生在那個人身上。所以對我來講最有趣的反而不是茅武的生平或他為什麼殺人,而是那個環境很有可能發生這種事情。我的出發點基本上還是那段時間,太多人不願意去想那段時間,可是那段時間對我們這一代來講非常重要,為什麼台灣會有今天,其實跟那個時代非常有關係,那個年代有很多線索可以讓我們看清楚現在這個年代,這是我做這個片子最大的動力」 —楊德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