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21日

上週的兩場表演

Broken Social Scene @ The WALL , Taipei

Echo @ 台南 全美戲院

一場是堪稱在我心目中今年目前為止來台的最佳團體;另一場則是台灣「頂尖」的樂團與「頂尖」的幕後團隊精心策劃一個多月的重頭戲。
這次來的團員是以Fire Eye'd Boy這首歌裡頭的"男孩"為主, 缺少Feist這位歌聲高亢讓人全身雞皮疙瘩掉滿地的女聲大概是這次表演的較令人缺憾的部分。原以為聽不到Almost Crimes,7/4這兩首經典曲目,沒想到他們找來ENNO演唱女聲,雖然ENNO的歌聲爆發力不如Feist(這句是廢言XD),但能現場聽到Charles Spearin吹奏7/4中一段不斷將氣氛往高點推送的小喇叭演奏,便讓我覺得這天值得了!Fire Eye'd Boy更是讓The Wall變成銳舞派對,台上台下都開心地瘋狂跳躍著。


這次的演出樂器有吉他*4,bass,鼓,小喇叭,keyboard。四把吉他似乎已經超越The Wall所能解析的聲音複雜度.....即便我已選擇PA台附近的位置觀看,一整晚仍舊無法清楚地聽到四把吉他各自行進大亂鬥的刺激感,BSS的在唱片中飽滿豐富的聲響配置在這天可說是體會不到的,這一點稍微可惜了~但六位團員卯足全力在台上演出,毫無保留地把他們的音樂呈現於我們,站在台下聽著,腦袋裡已沒有適當詞彙足以形容當下的感受。隔天一早起床,耳畔隱約地傳來Almost Crimes的激昂樂音,意識模糊地情況下就哼起節奏來了,這真是場難忘且無法置信的演出。


話說回頭,兩千八的票價真的讓我的三月很難過下去,這次學乖了!這種價位搭配Live House表演場所在本島是不會有立即完售的危險,下次若有類似演出無須太早購票,除了有機會撿到便宜的二手票卷之外也能減少保管票卷發生遺失的機率,兩全其美!


隔沒幾天,便藉著順道回家的藉口跑去台南全美戲院觀賞另一場令人期待的演出。或許是對Echo太熟悉,也或許是Broken Social Scene的記憶還深刻地殘留在腦海中,加上當天感冒影響,整場表演中始終無法很全心全意地投入。斜靠著戲院的沙發椅,舒舒服服地坐著,這一點也不像搖滾演唱會該有的場景呀。只能藉著身體某部分的細微晃動好讓自己的腦袋能與眼前的景物聲音同步遨遊。

當然,還有件事也肯定要提出來秋後算帳的!
我親愛的大學同學兼音樂同好:邱叮噹,在排隊入場前擺了個大烏龍!

這天原本是一小時前就到現場排隊,排隊的位置對應演場會場的座位分佈肯定有前三排,但偏偏邱叮噹這天兵趁著我到對街拍攝這次演出的大型手繪看板時,拿出我當天所買的EchoT恤仔細端詳一番,而天兵的事情就這樣發生。他糊里糊塗地將預售票卷也丟在衣服的袋子裡,且深埋於衣服折疊的夾層中,而我壓根不曉得他有翻開T恤衣袋觀看。

排隊的過程中我們持續開心地聊著天,直到入場前我們要打開博客來的信封時才發現!怎麼另外兩張票不見了!摸遍了全身上下的口袋就是找不著!馬的!該不會要花兩倍的票價看演出吧......因為不願耽誤的隊伍前進的速度,我們主動地讓開位子到一旁找尋票卷。正所謂:眾裡尋他千百度,默然回首,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待我不抱希望地打開T恤袋子喜出望外地尋到那可人的票卷時,四周空空如也,人群都進場了。入內一看,可想而知的,我們的位子是屬於發配邊疆等級的上好座位......


好在他寫了些不錯的文字足堪慰藉,雖然我覺得有些許矯情噁心的成分。

這次的表演是在全美戲院,椅子坐起來很舒服,又有微涼的冷氣,老實說很享受;但也是因為太舒服了,腦袋沒完全跟著音樂馳騁,反倒多了一些空間胡思亂想。「眼前在台上表的樂團就是Echo嗎?」當下心底突然升起一絲陌生的感覺。我竟然有些認不出來,因為就在我不甚注意的時候,他們已經成長到我未曾預料到的地步了。

在我心目中,Echo毫無疑問是當今台灣樂壇的第一樂團。
去年《巴士底之日》發行,野台當天一小時內兩百套專輯被歌迷狂掃一空,當時Echo的風光景象至今猶在眼前。《巴士底之日》的格局超乎我的想像,除了詩文般的詞句依舊,不論編曲的能力,各式樂器的編制和運用,創作題材的廣度和深度,當然還有最重要的旋律編寫等等,都已經不是《感官駕馭》時的Echo所能比擬。五年醞釀和沉澱,24首心血熬出一張傳世經典。

Echo給我的感覺可說是倒吃甘蔗,因為我並不是一開始就非常喜歡Echo。回想當初聽到《感官駕馭》時並沒有太多的感覺,當時唯一有印象的就只是〈感官駕馭〉,僅此而已。直到〈煙硝〉和〈巴士底之日〉從網路上流出,我才驚覺Echo的轉變如此之大。〈煙硝〉、〈巴士底之日〉、〈感官駕馭〉、〈木雕輪盤〉等等,成為我百聽不厭的珍愛曲目,每當心情煩悶、提不起精神的時候,不必囉唆,隨著這些歌曲搖頭晃腦,好比神奇的興奮劑,效果從沒讓我失望!

而且,隨著所聆聽的音樂愈來愈多,我的品味也開始新的化學變化。Echo有很多的歌曲都偏向較為灰暗陰沉的氣氛,例如〈我將死去〉、〈紅與藍〉、〈OK?〉等等,節奏也較慢,一開始這些部分都教我意興闌珊;現在反而就像多年後再次重讀一首詩,以前無法體會的意象如今卻在心底盪開醉人的共鳴,帶領我的情緒航向白霧氤氳的夜海,音符裊裊,琴聲悠揚,久久不能回返。這是Echo的另一個面向,吸引力依然致命。

2005年,四分衛回歸草莽發行第四張專輯《W》。雖然先前的《R》、《G》、《B》三連發單曲是極為出色的作品;但是隨後的專輯《W》卻教我難掩失望,四分衛的創作才華漸趨黯淡,當年的《起來》眼看就要成為絕響,諸此種種都讓我神傷不已。當時我不禁鬱悶,台灣樂團圈找不到一個我心目中的指標,何時
會再有令人靈魂沸騰的經典專輯?我開始等待和找尋。

其實故事還未結束,如今我看見新的篇章。苦候多年,終於出現一張足堪匹敵《起來》的作品 — 巴士底之日》。雖然這些年有許多很出色的樂團出現,例如Tizzy Bac、拾参以及蘇打綠﹙如果不算第三張專輯的話﹚等等,他們的作品也都有相當的水準;但是仍無法彌補四分衛在我心裡所留下的空洞。一切就是少了那麼一點勁道,就是少了那麼一點火候,少了那麼一點溫度將我的聽覺神經全然喚醒。直到聽見《巴士底之日》。

對我而言,Echo代表一個新的方向和可能性。《巴士底之日》驅散了台灣樂團圈瀰漫多時的寂寥與蕭瑟。至少現在,我的耳朵不會再孤獨地流浪,不會再因為漂流於音樂汪洋中而茫然無緒,不會再苦於尋覓指引歸途的燈光;因為,如今有了座標的原點。

因為,我們有Echo。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