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17日

轉載 - 世界糧食危機的成因與台灣的農業對策(上)

世界糧食危機的成因與台灣的農業對策
清華大學 彭明輝


當台灣的農委會還把休耕當作重要的農業政策,並且積極規劃要把農業用水轉為工業用水的時候,卻爆發了全球性的糧食危機。面對這個局勢,有許多立委與媒體名嘴都要求即刻「停止休耕,擴大生產」,也有人滿心期待著台灣農業再起的榮景。

不過,農委會主委陳武雄在四月底表示:陳武雄表示,國內不會發生糧食危機,只會面臨高糧價的衝擊。目前我國的稻米自給率約九成(進口稻米約14萬公噸),且糧食總自給率超過七成,不足的23%缺口主要是小麥、麵粉與飼料玉米等大宗進口糧食。尤其我國飼料玉米每年需求量四、五百萬噸,國內產量最高僅達四十萬噸,九成都仰賴進口。因此,陳武雄所擬的對策是鼓勵農民善用廿二萬公頃休耕地轉作飼料玉米,而非全面復耕或發展不符經濟效益的生質能源作物。此外,馬鈴薯是全球第三大糧食作物,每單位面積可養活的人口是小麥或稻米的二至四倍,因此也不排除未來作為新的栽種選擇。至於安全存糧方面,則考慮從目前的三十萬噸,提高到明年五月的四十萬噸。

陳主委的策略符合當前台灣的實際需要嗎?要深入評估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必須要對當前的世界糧荒有夠深入的掌握。
一、當前的糧食危機在於儲存量偏低與價格持續升高,而非產量下降

關於這一波的糧食危機,首先是在2008年3月時,世界糧食計劃署執行幹事希蘭說:自2007年6月以來,穀物價格上漲近40%,全球食品儲備僅夠53天應急,遠低於去年的169天,以及世界公認的最低限70天。接著,IMF總裁斯特勞斯卡恩在4月份嚴厲警告:食品價格急劇上漲,將可能引發戰爭。

事實上,從2006年9月到今年4月初,國際市場主要糧食價格全面暴漲:小麥價格上漲了112%,玉米價格上漲了47.3%,大豆價格達到19年來的最高點。作為全球一半人口日常主食的稻米價格飆升,從2007年底的每噸360美元漲至今年3月27日的每噸760美元,上漲一倍以上,達到20年來的最高點。此外,聯合國糧農組織預計,本年度世界糧食期末庫存將降至4.05億噸,為25年以來的最低水平。預估將有1億人會面臨饑餓,37國面臨糧食儲備不足的危機。

不過,必須要釐清的是:這一波的糧食危機並非「全球糧食生產下降」,而是全球糧食儲存量持續下降,以及全球糧價持續攀升,導致窮人難以維生。事實上,國際穀物理事會在3月發佈的報告顯示:預計2007/08年度全球穀物產量為16.62億噸,比前一年增長了5.7%。此外,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提供的最新數據,2006年全球糧食產量為20.129億噸,2007年估計為21.085億噸,增幅為4.7%。

二、氣候異常與恐慌性管制

糧食增產而價格不降反漲,這並非單一原因所造成的。把這波危機逐漸推高的一系列事件中,第一個環節是澳洲等糧食出口國因為氣候異常而收穫下降,並限制出口,接著一些小國為求自保所以也限制糧食出口,以致接連著一系列的恐慌性管制,導致全球穀物貿易市場上的供應短缺。
由於氣候異常的影響,澳洲連續數年遭受乾旱氣候,小麥出口銳減,2007年的出口量減少400萬噸。同年,烏克蘭小麥出口也減少300萬噸。此外,孟加拉遭受颱風襲擊,造成稻米減產300萬噸。

有鑑於全球糧食儲存量偏低,各國開始管制糧食出口。2007年12月2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宣佈取消糧食及其製品的出口退稅,2008年全年對小麥、玉米、稻穀、稻米、大豆等原糧及其製品徵收5%-25%的出口暫定關稅,摩洛哥也把小麥進口關稅由130%降為2.5%,而歐盟則暫停徵收大部分穀物進口關稅。3月27日,柬埔寨和埃及公佈稻米出口禁令。全球第二及第三大稻米出口國越南、印度,也紛紛加價及減產。

三、生質燃料與人爭糧

由於世界石油價格的居高不下,近年來美國、歐盟和巴西等國大量將原本出口的玉米、菜籽、棕櫚油轉用於生產生質燃料,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這些傳統農業出口大國的農業生產結構,並降低了出口。美國20%的玉米已被用於生質燃料生產,歐盟65%的油菜籽和東歐的35%棕櫚油被用於生質燃料生產。這些政策的變化不僅造成了食物供給的減少,更引起了市場對於穩定供給的擔憂和恐慌,而進一步加劇了糧食價格上漲預期。

英國《金融時報》4月16日撰文認為,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的統計,全球消除饑餓所需填補的糧食缺口僅0.5億噸。而2007年全球糧食供給並不比前一年少,那麼這0.5億噸的糧食到哪裏去了?由於2007年全球用于生產燃料的糧食超過1億噸,所以文章作者認為恰恰是這1億噸,打破了世界糧食的供需平衡。

四、期貨市場與貿易商又趁機炒作而哄抬價格

由於美國聯邦儲備銀行的不斷降息,以及美國房地產市場低迷,使得美國的大量投資資本進入大宗商品期貨市場,尋求規避風險、提高獲利的標的物。由於市場預期國際農產品可供交易的數量在下降,有機會推高糧食價格,因此自2007年11月以來,已有400多億美元進入國際農產品期貨市場投機炒作。根據亞洲開發銀行資料顯示,在過去一年內,國際小麥的出口價格就增長了130%,稻米價格增長98%,而燕麥價格則上揚38%。

此外,世界糧食價格的上漲也跟糧食貿易的壟斷性有關。目前,世界上四大跨國糧商:ADM、邦吉、嘉吉和路易達孚,壟斷著世界糧食交易量的80%,在某種程度上擁有定價權。這意味著,任何國家,如果糧食不能自給自足都難逃被這些糧商魚肉之苦。

2007年當糧食出口國因為天災而歉收時,尚不足以導致糧食危機。即使有生質燃料的消耗糧食,問題也還不至於太嚴重。但是許多國家在糧價上揚的初期釋放儲備糧以獲取暴利,而導致全球糧食儲備降到曆史最低點。後來當國際糧食交易市場預期價格會持續上漲時,糧食庫存的降低和價格上漲的預期心理相結合,終於滾雪球般地加大了人們對糧食供應緊張的擔憂。於是,在各國與期貨市場爭糧的情況下,糧價被逼得持續上漲,而造成這一波幾乎失控的糧食危機。

今年初,在美國農業部連續數月預測美國小麥庫存將降至60年來新低時,小麥價格飆升,2月份明尼阿波利斯穀物交易所的春小麥期貨合約曾經出現連續11個交易日漲停的「壯觀」行情。在市場傳言中國春節前後雪災造成植物油短缺的背景下,芝加哥大豆期貨屢創新高。當前國際稻米供應吃緊,世界最大稻米進口國菲律賓被迫赴美國市場大宗採購稻米,芝加哥糙米期貨價格在4月份不斷刷新紀錄。

根據美國農業部公佈的資料,2007年美國玉米、大豆和小麥三種農作物的產值達到926億美元。美國也是上述三種糧食作物最大的出口國,而其產值的一半被農產品期貨買家持有。據從事諮詢服務的芝加哥農業資源公司統計,去年11月份以來,對農產品期貨市場的投資已從250億美元猛增至650億美元。可以說,華爾街的投機家正是世界上最大的糧食囤積居奇者。在投機資金將大豆等農產品價格連續炒作至歷史高位之後,發展中國家的進口成本成倍增加,消費者最終埋單,收入微薄的窮人則可能陷入忍饑挨餓的境地。

因此,聯合國新任食物權問題特別報告員德許特就提議:「糧食投機」的行為應該要被譴責,而且,對於國際社會漠視「糧食投機」的行為,也應該要予以譴責。他說,投資者在股市疲軟時可能轉向糧食市場,這是早就可以預見的;但是「國際社會並沒有針對這類投機活動採取任何的防範或防制的措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