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1日

《最後家族》


書名:最後家族

作者:村上龍

出版社:大田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1年10月10日在日本出版
前陣子在自由時報的副刊閱讀此書的序章:直徑十公分的希望,描述秀樹繭居後的心情,從禁閉的房間向外觀望的心境。很清楚地,這是我喜歡的文體,因此《最後家族》理所當然地成為購買清單的一員。

只是最近的實驗生活漸趨忙碌,無法享受一口氣把整本長篇小說讀完,那份淋漓盡致的快感。間斷地閱讀造成心境無法徹底融入其中,咀嚼思考的時間也被迫縮短,這感覺頗令人討厭,但似乎也沒有能夠相應對的方法了。(目前來說,似乎找到碩二生活的節奏,在實驗進度與休閒興趣中找到不錯的平衡點,逐漸找回過往喜愛唸書專研的自我,當研讀到新發現的論文結果時會有種解開疑惑的興奮感。只是,總感覺每天都忙碌地過著,一有空閒就抓緊時間閱讀和聽音樂,但「不小心忽略掉某種重要事物」的念頭卻時常出現在腦海中,心中像卡著什麼不舒暢的東西似的。)

將作者過往的作品與新作相對照,是我頗為熱衷的一件事。《最後家族》對我而言,就好比《共生虫》與《希望之國》的綜合體。故事以一家四口為軸線,分別從四個不同的角度去描寫家中一員成為繭居族後對家庭所造成的影響與心路歷程,這方面十分類似卡夫卡的《蛻變》,只是《最後家族》多了份溫暖人心的氛圍。

秀樹是繭居族。某天晚上,秀樹經由房間架設的單眼相機的觀景窗窺探對面鄰居家中發生的家暴事件,為了設法解救女方,開始搜尋各種相關資訊,而這件事也成為他與社會重新連結的橋樑。母親昭子則是家庭主婦,因為秀樹成為繭居族的關係,她向精神科醫師諮詢相關問題,並參與繭居族家長會等非營利機構尋求解決之道。父親秀吉則是傳統夕陽產業中的業務人員,由於大環境的經濟不景氣,公司的營運狀況每況愈下,失業的壓力漸漸向他迫近。妹妹知美則是大學入學的應屆考生,處在對自身未來迷惘未知的十字路口。故事便這樣展開,四個人在過程中皆經由設法幫助他人的過程,重新回頭檢視自我,近而拯救自己。

秀吉有著日本父權社會標準的大男人主義,一切的責任都試著往自己身上扛,卻忽略自己已與社會脈動脫節的事實,父子關係也隨著秀樹的成年逐漸降至冰點,父親的角色只單純代表著家庭經濟的來源,與家人之間的鏈結卻狠狠地被切斷了。而家庭主婦的生涯則讓昭子的生活充滿了重複性和無趣感受,似乎只是緩和父子緊張關係的和事佬,當秀吉因為兒子的暴力事件搬離家裡之後,昭子忽然感到強烈的空虛感,原先扮演的角色突然消失了,這個轉折點也讓她開始思考該如何轉變自己的生活進而找到定位。知美則比較像個旁觀者,被動地接收來自其他三人的訊息,找尋屬於自己的未來。

故事的結尾有著許久未見的溫暖感受,「在破敗腐爛的現況所堆積而成的堅硬磐石中找尋那艱苦萌芽的希望」,可以說是村上龍小說的一個特色,讓人感到有種無法輕易撼動的巨大現實橫亙眼前,強大而難以阻擋的力量正在摧毀既有的一切,但他總試著給予某種想法,試圖去挖掘那一丁點的希望幼苗。

秀吉不好意思但高興地說:「他們是我的家人。」,簡單而質樸的一句話卻使我熱淚盈眶。或許只有當家人的身份關係脫離社會既有存在的制度窠臼時,真正的情感才能毫無阻礙地流瀉而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