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11日

《Half Nelson》

午夜23點40分開映,這大概是我近期看過最不人道的播映時間,原先22:00放映的時間已經到達我所能忍耐的極限,而這星期一開始改成23點40分放映更是讓人嗅到整人的氣味。午夜時分騎車在台北街頭,颼颼而過的勁風毫不留情敲打著失去支撐力的眼皮。好不容易到達光點,心裡直想著:「我他媽的一定是瘋子一個,選這種鬼時間看電影!」

這還不打緊,最機車的是星期一看完之後,禮拜三光點竟然在網頁上寫出因票房成績不錯而連續三天加映下午3點的場次!看到這消息差點沒被氣死,這光點存心要婊人的!我禮拜二一早搭車回新竹後,整整在實驗室睡了兩小時的午覺才恢復一天所需的精力,去他的機車光點!

OK!抱怨到此結束!回歸到這部電影!
你覺得自己的生活爛得一塌糊塗,在現實與理想之間掙扎不已,成天面對社會裡大小不等的瑣事,每天都有一堆狗屁倒灶的事情激發心中滿腔的怒氣!平日生活周遭的人無聊得令人恐懼、慌亂得無所適從,遵守著不知所謂的社會成規,朝向那眾人認可的傑出目標前進並不斷地激勵自己爬上資本主義的金字塔頂端。這一切都讓你覺得噁心不已,幾乎快被這種虛假不真實的理想弄得反胃。


因為一本《CHE in Africa》而被友人問起自己是不是共產主義者,Dunne反問:「難道我的書櫃上有《我的奮鬥》就代表著我是納粹份子?」不要只因為一件事情就妄下定論地評判一個人,然而偏偏就是有一大堆人喜歡第一時間貼上標籤,從你的名字、短短幾句話、穿著而輕易的定義你,絲毫不管你究竟是不是那樣的一個人,當身邊有這類型的人時是很令人難過的。


試著用理想主義去對抗這個社會,卻赫然發現那些陳規陋習以無比巨大的形貌佇立在你眼前,奮力抵抗卻換來一身無力感。想著要去做一件讓自己真正喜歡的事,卻躊躇不前。因為你害怕面對「實行後發現自己並不真的喜愛這檔事」的事實,站立在鏡子前看著成為那個失去既有目標理想,無法專心致志於任何事的人。重複著抱怨、批判、憤怒,認為自我本身已經爛掉了,生活糟糕得不值一提,然後藉由某種方式取悅自己,或者可以說是逃避:性愛、藥物、酒精、煙草、破壞。

每個人都有光明的一面,也都有見不得人的一面。

丹唐(萊恩葛斯林飾)是個貧民區的白人中學教師,班上的學生大部份是來自問題家庭的十三、四歲學生,他的教學作風大膽而犀利,總是學生討論黑人民權運動與辨証理論,引導這些懵懂的學生思考與改變。

另一方面,丹唐的私生活也不好過,他的前女友即將與他人步上紅毯,曾有的理想與熱忱,被日復一日的現實與壓力漸漸磨光,讓他陷於藥癮而難以自拔。



《About a Boy》裡頭的艾莉埋怨著自己的生活爛透了。
「為什麼?」「因為這個世界還有種族歧視、性別歧視,到處都不公平」
聽Nirvana和Kurt Cobain的憤怒歌聲,以為Kurt 的憤怒與感受和她相同,以為這種感受是她專屬的、旁人無法瞭解的。但我知道那並不是事實,或許這一年真的過得不愉快、不順遂,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心情起伏。也許是親情,也或許是愛情,一些原本安定的因素受到輕微的擾動。但過往的20年青春一直行走於平坦順遂的道路上,始終將這樣的人生安排視為理所當然,突然不希望成為自己原先設想的樣子而陷於思緒的泥沼之中。

「五十歲時,自傲地說出:我為了家庭和日本這個國家奮鬥了一輩子呀!」
「我成為了一個比想像中成功的社會人士,也變成了一個無聊的人」
「人都要自己活下去」然後!如果有人要跟你「在一起」的話,要打從心底感謝 對方,然後一起生活。注意!下定好的決心絕不能捨棄,要把那份決心一直放在心裡。
-- 《機車人生》

刮去臉上的鬍漬。必須先成為心中所愛的人們希望的樣子,讓他們為你感到開心。然後,在其他閒娛的時光裡成為自己想要的樣子,達成這樣的事情很困難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