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7月17日

我所熱愛的Echo回聲樂團

﹝一﹞

高三的寒假,升學的壓力一步步近逼,撕裂著煩躁易怒的少年的軀殼。例行性地走在火車站前的補習大街上,以為這是邁向發達人生的必經之路,但反抗體制的怒火卻也在血液裡悄悄流動著。包裹著厚重的防風外套,圍巾繞著脖子緊緊盤據,雙腳不聽使喚地踏進唱片行,停留在獨立樂團的CD架前。《感官駕馭》四個大字映入眼簾,順手拿起唱片,唱片封面是教室、桌椅、飄浮在桌子上芳跳著舞的女孩,四周無奈的表情似乎在對應著生活遭受箝制的少年。

毫不猶豫地將這張CD打包回家,像是某把重要的鑰匙,打開了耳際的一扇窗,往後的生活開始變得有趣。

回到房間之後,迫不及待地拆開封套,拿出CD內頁,享受著這一刻,就像是打開寶箱般地期待著。手提音響流洩出緩慢的聲音,男子呢喃的話語、假音在高空盤旋,It's time to sing;It's time to get out。〈感官駕馭〉,前奏是爽朗的吉他反覆節奏,快速地使裝了過度無趣資訊的腦袋清醒,整首歌狂放直率的節奏契合著十八歲少年那股嘶吼解放的衝動。〈我將死去〉,漆黑的房間裡,獨自一人躺臥在床上。這一刻,跌入裂縫,吉他聲響形成巨大、牢不可破的牆,少年被孤立在未知空間裡。恐懼,迅速地滲入身上的每一個細胞,極力想要掙脫包圍網,卻只是越往漩渦裡去而已。瞬間,害怕失去擁有的一切,深深地被痛擊著。〈晚宴〉,長達十分鐘的故事,營造出的詭異氛圍彷彿讓人身處中世紀的古堡,餐桌彼方的伯爵是人還是令人害怕顫抖的幻影?不安的情緒被擴展開來,在餐廳裡迴盪著,這是場咀嚼自我的盛宴。

一年前被《方向感》的詩意歌詞徹底征服,如今手上的這張專輯更進一步地挑戰極限。初次品嚐整張專輯的歌詞時,深感晦澀難懂難以下嚥,對於習慣速食性網路文化的高中生,身處凡事追求效率的擴張年代,靜下心沉靜緩慢地閱讀不再是輕而易舉的事。伴隨著音樂,選擇細細地品味每一個辭彙,組合成寬廣的宇宙。如果說《方向感》帶來的是對都市文明的描繪,那麼《感官駕馭》則給予無數的驚歎與震撼。華美雕琢的歌詞是種標記,批判性的文字準確地命中要害,略顯抽象地刻畫出些許超現實主義的景象,柏蒼的歌詞類似村上龍的筆觸,想像力像鯊魚般張狂地吞噬一切,建構出卓然獨立的世界。

完完全全跪倒在《感官駕馭》之前,專輯成為青春期的重要養分。

【V】曾經製播過一系列有關台灣獨立樂團的專輯影片,半小時的長度,每天下午1點播出,因此認識了TizzyBac、旺福、潑猴等等。Echo也在其中,為期一週的節目,介紹成團的過程,由一群清大迴聲社的學生組成。每天收看著《感官駕馭》專輯中唯一的MV〈木雕輪盤〉是當時必備的功課,我私以為他們會自此成為Somebody,然而這幾年的歷史似乎不是這麼撰寫著。
﹝二﹞

大學三年級的冬天,迷你專輯《少年的最後旅行》發行,Echo重新出發。沒有首張專輯暢快直接的搖滾曲勢,取而代之的是一則則屬於團員們的感情故事。春天,Echo的全省巡迴演唱來到台南Room335,終於有機會親臨現場感受曾藉由音響喇叭傳遞,深深打動內心的音樂。我和妳坐在狹小擁擠的桌子旁,我迫切地等待著心目中的搖滾巨星踏上舞台,而這一切對妳而言並不存在著任何意義,身旁的男人是讓妳願意踏入這個密閉空間的唯一理由,妳靜靜地陪著我。搖滾樂隊是屬於現場演出的,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徹底地讓自己被樂團營造出的空氣包覆,貪婪地祈禱著時間能停止轉動。目光轉向依偎身旁的妳,面露痛苦之情,巨大的聲響對妳的神經產生傷害,承受著往後為期兩週的痛楚。搖滾樂音把我們一分為二,我們是各自獨奏缺乏共鳴的樂器。

大學畢業之後前往新竹就讀研究所,來到Echo團員們大學時代的城市,接下來的心靈注定因此變得豐富充實。來到北部所參與的第一場演出是在地社的Brit-pop之夜,因為Echo的演出,我第一次走進地社的階梯,這從高中就開始嚮往的搖滾場所。

由於深怕從新竹跑來卻聽著服務人員說"沒有拿到號碼牌的朋友可以去其他地方玩了",當天很早就來到地社門口待命,入場之後佔到一個有利位置,算是替自己首次地社體驗打響了第一炮。一開場就是Blur的〈Song 2〉,一整個開心到不行,完全投入在音樂裡頭。Suede〈We're The Pigs〉,當我第一次聽著《Dog Man Star》的CD時,這首歌印象非常深刻,以至於後來提到Suede會直接聯想到〝我們都是豬〞
;Pulp的《Disco 2000》雖然是首帶點悲傷情緒的歌曲,但在今晚卻讓地社的溫度沸騰,看著柏蒼在台上搔首弄姿、性感舞動地演唱,活像看到Jarvis親臨現場。

離場時順手寫了意見回函,非常幸運地成為得獎者,獲得一個相當特別的獎品:
britpop之夜


﹝三﹞

2006年下半年連續兩張為新專輯暖身的單曲陸續問世,回聲樂團高度的自我要求,使得單曲持續維持高水準。

〈無奈〉唱出在都市叢林中忙碌生活的哀愁,每七天一次的循環。每每在承重的壓力之下,逐漸忘記最初的熱情和目標,戴上耳機聆聽這首看似傷感卻能賜予正面力量的歌曲,從中找回氣力繼續昂首向前地迎接接踵而來的挑戰,We shall overcome!〈煙硝〉象徵著樂團試圖以行動來改變這個社會存在的種種矛盾與衝突,政客們把持權力相互攻訐,人民始終只能是這場角力的受害者。我將這張單曲看作回聲樂團一個大方向的轉換,相較於之前專輯較自我意識、以個體為主的形式,現在的他們嘗試地用音樂來改變這個社會,強調展現行動力的積極作為。這是自我的解釋,由於期望看到台灣的樂團能背負某種使命感而非只是帶給我們美好的音樂,而將自我期待投射在樂團身上,藉以實現某種理想的一種期盼心理吧。

2007年7月14日,回聲樂團的巴士底之日在The Wall揭開序幕。

柏蒼說希望由他們帶頭,展現行動力,為這個宅氣沖天的社會帶來改變。記得之前在D小調一篇文章中也提到類似的想法,那篇文章與我產生極大的共鳴。在大學時期也曾冷漠地看待社會的改變,以為一切都可以不以為意視若無睹地隨之流逝,社會的改變似乎也沒對我的生活環境造成任何影響,不自覺地成為社會多數暴力的一份子。如果說搖滾樂讓我學到了什麼,應該是相信理想社會的存在並願意付出去實現,雖然人們都說最後被改變的不是世界,而是自己。至少得努力去改變,直到自己真的被同化的那天之前。

回顧認識回聲樂團的這段時間,他們將理想化作實際行動的魄力始終是令我深深佩服的。對於完美的堅持,不輕易妥協以及嚴格的自我要求,這些都讓我慶幸這塊土地擁有這樣一隻能不停給予人們驚奇的樂團。但如果要問我是否熱愛Echo的所有歌曲,答案是否定的。以首張專輯來說真正令自己非常喜愛的也僅僅到達二分之一的曲目而已,但以樂團各時期的演進來說,當下的這個回聲樂團是我最喜愛的,現在的狀態是認識至今最迷戀他們的時期。

「曾經以為發行《感官駕馭》之後,我們就成為搖滾巨星,但事實證明只是狗屁。」主唱在巴士底之日這麼說著。整晚,這句話都在腦袋裡不停迴盪著,離開The Wall時突然有股很強烈的感覺,像是《成名在望》的威廉正在見證樂團的歷史,心裡很篤定他們絕對會在搖滾書本上佔有一席之地,而這是他們應該得到的。站在入夜後靜謐空盪的台北街頭,我慶幸著五年半前在唱片行拿起《感官駕馭》,改變我的音樂世界,他們確實辦到了。

7/27野台開唱的風舞台,Echo究竟還會帶給我們什麼驚喜呢?一起來倒數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